茶商茶人瘋狂涌入茶山,茶農(nóng)微信賣茶,茶商直播做茶,茶人徒步尋茶
這是萬物滋生的春茶季節(jié),臨滄各大茶山特有的現(xiàn)象。
每一年春茶季節(jié),茶農(nóng)茶人茶商如過江之鯽,形成蔚為大觀的景象,這便是臨滄茶經(jīng)濟鼎盛的情景。
深山尋味記也應(yīng)時應(yīng)季地走進茶山,而這一次,我們尋找的,不是那些熱鬧非凡、人聲鼎沸的地方。
而是遠離喧囂,去探訪那些不為人知的或者被遺忘的土著茶景象。
經(jīng)過幾小時的車程,我們到了壩糯茶山,到達那些機動車難以抵達的地方。
這里的茶山,仍然是籠罩在濃郁民族氣息里的貧困山村。
這里的茶走出臨滄,或許便成了幾百塊甚至幾千塊一公斤的高端茶,然而對于當(dāng)?shù)厝藖碚f,茶是祖先的福澤,而非為了錢便能無休止索取的事物。
在這樣干旱的黃土路上,摩托車依然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,做茶人,收茶人,主要都靠摩托車將茶葉拉下山。
我們這次上茶山,便是為了找這個小伙子小字,小字雖然年輕,但是已做茶多年。
他淳樸憨厚,不是很懂得營銷和炒作,連微信也玩得不是很順溜,而他卻懂茶。
他不是仙風(fēng)道骨的茶人,而是一個樸實扎實的茶農(nóng)。
他對茶的了解,源于他腳下的這片土地,他在這里生活了20多年,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。
一到春茶季節(jié)便很忙,小字一邊忙著采茶,一邊還要做茶。
手是感知炒茶溫度最靈敏的工具,小字炒茶是不戴手套的。
徒手炒茶,炒出來的茶口感更佳,但是卻很容易燙傷。
舊的燙傷還沒好,新的燙傷又增加。
他說:采茶的時候手都是痛的。
家里茶地面積大,采茶不過就那么幾天時間,一家人忙不過來,便要找打零工的人來幫忙采茶。
幫忙采茶大多是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,都是對茶葉比較熟悉的茶農(nóng)人家,或者有經(jīng)驗的專門采茶工,中年婦女居多,她們手巧,采茶時能把握分寸,不傷茶樹,采摘又符合標(biāo)準(zhǔn)。
午飯往往比較簡單,從家里做好一鍋飯,燒一鍋湯,一兩個小菜,幾個采茶工坐在茶樹間便把飯吃了。持續(xù)了十多年的傳統(tǒng)一直是這樣的。
她們都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當(dāng)?shù)厝恕?/p>
這里沒有美顏自拍,沒有美輪美奐,只有一群樸實的默默無聞的采茶人,用她們的雙手,將最新鮮的茶葉采下。
時近中午,已經(jīng)采好的茶葉,用摩托車拉回茶廠里,鮮葉不能焐熱,否則做出來的茶味道不好,烈日下騎著摩托一趟一趟地跑,就是為了保證茶葉的新鮮品質(zhì)。
途中遇到一位80多歲,背著柴禾的老奶奶,老奶奶走了許多路,她從家里出發(fā),到自家茶地要走一個多小時,一路上,她還要收集柴禾。
老人家手腳已經(jīng)不靈便了,走路都有些困難,但她還是牽掛著自家的茶園,不知道茶發(fā)芽了沒,長勢好不好,今年是否能夠多賣一些茶葉多換一些錢。
新鮮的茶葉拉回茶廠,一點沒有被焐熱。
每一個葉片都保持著剛采下來時的樣子。
小字將晾茶房的地板清掃得干干凈凈,開始給茶葉萎凋。
一籃子的茶,要均勻地分攤在地板上面,讓水分蒸發(fā)掉一部分。
茶葉采摘得很好,每一個葉片都是鮮亮的綠色,葉片多而肥碩,這是壩糯藤條茶的特點,站在萎凋茶葉的地方,茶葉的清香撲鼻。
燒好了火,炒茶鍋溫度逐漸升高,小字用手去觸摸鍋面感應(yīng)適合炒茶的溫度。
多年做茶,小字炒茶,就靠著雙手來把控溫度。他更相信的是觸手可及的感知。
從燒火到炒茶,都要徒手完成。
燙傷是在所難免的,但是小字依然會堅持著這么做,這是當(dāng)?shù)刈霾枇粝碌膫鹘y(tǒng)。
如果戴了手套做茶,對溫度的把控就會減弱,而且手套上的灰塵和毛線脫落,往往會讓茶的滋味打折扣。
一遍炒制,一遍要將黃片、老葉子、馬提清理掉,這個過程要迅速而敏銳。
小字自有他的一番道理,如果不這么篩檢,炒出來的茶味道也會受到影響。
這是一代一代老茶人傳下來的經(jīng)驗。
經(jīng)過殺青的茶,往往稍微攤晾一會就要開始揉捻。
然而小字卻增加了一道工序:篩茶。
將細碎的葉片篩掉,如果有糊點,也經(jīng)過篩茶的工序去掉。
這增加了做茶的成本,對于許多名山好茶來說,即便是茶的碎末混雜其中,賣出去了便是好事,可小字不這么看。
每一鍋茶,都應(yīng)該認真負責(zé)。
寧可自己多擔(dān)一些成本,也不能讓客戶的茶葉品質(zhì)受損。留下的,都必須是完整的葉片。
篩掉碎葉和碎末都要清理掉,這些茶挺有分量,但是不能可惜。
茶的好壞,往往就取決于這些細節(jié)的東西。
小字一絲不茍地完成整個過程。
每一鍋茶,都要親手揉制,揉捻花力氣,更要有技巧。
要保證鮮葉的茶多酚逼出茶條,還要讓茶條塑形,伴隨著一次一次地揉捻,茶的樣子便逐漸出來了。
完成揉捻的茶,在干凈的編織袋上抖開,這是塑形的一個過程,保證茶條挺直,不會因為卷曲而受熱不均,因為搞壞茶的味道。
經(jīng)過殺青、揉捻、塑形的茶葉一一在專門的晾曬房里攤開晾曬。
晾曬房溫度高,接收的熱量都是陽光,同時又用透明瓦跟外界隔開,保證茶葉的干凈。
壩糯日照條件好,在晾曬房里的茶葉很快便脫水,漸漸地便有了曬青茶的樣子。
已經(jīng)成型的壩糯茶便是整個樣子,芽頭多為白毫,茶桿墨綠,嫩葉部分偏深綠。
從茶山采下到成茶,時間并不會很長,然而這確實一個很繁瑣的過程。
與其他的播報、美化后的制茶工藝相比,壩糯的制茶,更“土氣”,更傳統(tǒng)。
如小字所說的那樣,堅持這么做茶,還是想堅持那份“土”的淳樸,真正的好茶,未必都是華麗整齊的外形,未必都是經(jīng)過美輪美奐的工藝制作而成,未必是穿著西裝旗袍、手舉美顏相機的茶人們“精制”出來。
它們就是從壩糯的土地上長出來,由壩糯的茶農(nóng)們一代一代地細心維護,堅守著世代傳承的認真和執(zhí)著,最終呈現(xiàn)給喜歡壩糯茶的人。
坐在小字家的小院子里,我們嘗了今年的新茶,茶氣足,口感香,在唇齒之間經(jīng)久不散。
這并非一篇精彩紛呈的報道,而是我們逃離了人聲鼎沸的“名樹”周圍,遠離了裝修得極具文化內(nèi)涵的茶室,不帶精心打扮化妝的小哥哥小姐姐。
用我們的眼睛,從傳統(tǒng)的壩糯茶農(nóng)里,挑出那么一些片段。
將最真實的茶之旅帶給你們~
陳財,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,1987年03月出生,云南瀾滄人,出生于制茶世家。先后任技術(shù)員、審評員、技術(shù)科長、總工程師,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(jīng)驗. 關(guān)于普洱茶,你想知道的,這里都知道 .能為你提供專業(yè)、快捷的1對1解答,朋友圈每天都更新發(fā)生在云南有趣的故事 ,采茶做茶及普洱茶全部干貨知識!只想把真正的好茶給愛茶懂茶的人!添加微信:435121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(guān)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(guān)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