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是剛接觸茶的“新手小白”,還是已經(jīng)飲茶多年的“老茶友”,對于普洱茶,不同時期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困惑及不解。
1、喝普洱茶時的“舌底鳴泉”是什么體驗?
“兩頰生津,舌底鳴泉”是鄧石海大師在《普洱茶》一書上對品飲號級普洱茶時對口腔描述常用的生動詞語。
說茶的回甘生津,也就是說唾液隨著喝茶不斷涌出,導致口腔濕潤舒服,是喝茶所追求的極致口感之一。一般而言,兩頰生津常常都有遇到,只要喝普洱茶的茶友,回甘一般都從兩頰開始的。至于舌底鳴泉,好像既生動又神奇,有點科幻。
以下是鄧時海在《普洱茶》書中的描述:
“在普洱茶的品茗技巧上,為了避開“牛飲”、“干杯”的缺失,除了小口慢飲、迥轉(zhuǎn)緩咽外,當茶湯喝入口中,必須將口腔上下盡量空開,也就是上下牙床張開。閉著雙唇,牙齒上下分離,增大口中空間。同時口腔內(nèi)部得以松弛,舌頭與上顎接觸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,茶湯得以有機會浸到下牙床和舌頭底面部分。
當要吞咽時,口腔必須縮小范圍,將茶湯壓迫經(jīng)過喉嚨,吞下了肚子。在口腔縮小過程時,舌頭底下的茶湯會被壓迫而出,并產(chǎn)生泡泡的感覺,這樣的現(xiàn)象就叫“鳴泉”。但這只是技術性鳴泉,不一定僅只存在于飲茶中,喝任何飲料亦可如此。
要產(chǎn)生“舌底鳴泉”,首先要品飲到好的普洱茶,一般要求陳期較長,樹齡較高,當其茶湯經(jīng)過口腔接觸到舌頭底部,舌頭底面會緩緩生津,不斷有涌出細小泡泡的感覺,同時伴隨著不自覺的生津感覺,這種舌下生津的現(xiàn)象,才是真正的“舌底鳴泉”。
2、葉大、葉厚就是古樹茶嗎?
很多人辨別古樹茶是看葉底的大小、厚薄,甚至以為葉大、葉厚就是古樹茶,反之就是臺地。其實,葉大葉厚跟是不是古樹是沒有必然聯(lián)系的。葉的大小、厚薄與茶樹的品種有關。
雖然普洱茶的定義中有云南大葉種之說,但云南大葉種是一個籠統(tǒng)概念。據(jù)陳椽教授《中國云南是茶樹原產(chǎn)地》一文中記載,云南有200多種茶樹品種。其中,屬于國家級認定品種有勐庫大葉種、鳳慶大葉種、勐海大葉種、云抗10號、云抗14號等五個品種;省級認定品種、植物新品種、市級認定品種等有長葉白毫、云梅、云茶香1號、紫娟、73-6號、冰島長葉茶、勐庫小葉茶等上百種之多。
以原產(chǎn)于南糯山的勐海大葉種古茶樹為例,一芽三葉重1.532克,而由此育種而來,并且在云南省內(nèi)種植面積最大,全部以臺地茶種植的云抗10號,一芽三葉重1.2克。感覺古樹茶是要比臺地茶重,但同樣引于南糯山勐海大葉種古茶樹的臺地茶云抗14號,一芽三葉重1.65克。
所以不能簡單認為古樹茶就比臺地茶大、厚。每個小產(chǎn)區(qū)的古樹茶,都有自己獨特的葉底特征。但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統(tǒng)一標準。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