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11月26日的云南信息報,刊載了這么一則新聞,標題是:「100克普洱茶賣了16萬」,文中提到23日在廣州舉行的優(yōu)質茶評比會場上,產自當年思茅地區(qū)的普洱茶:「宮廷普洱」渥堆嫩尖散茶,被廣東地區(qū)(應是香港)某茶商以高價標得。一時之間,普洱茶又熱鬧滾滾地成為街頭巷尾談論的話題。
無獨有偶,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北京晚報刊載了另一則消息:「京城茶葉市場起風云 六兩普洱茶要賣百萬元」。什么普洱茶又如此高的身價呢?答案是宋聘號七子餅,一片300克,陳期80年以上的陳年老茶。
兩種普洱,一新一舊,一生一熟,應該都有充足的理由,使得他們只得如此的身價,問題是,理由在哪里?2003年3月20日的臺北唐人工藝,鄧時海教授在歡迎大陸思茅地區(qū)來臺考察訪問團的「兩岸普洱茶文化交流座談會」上,點燃了這個話題。
會中由思茅地區(qū)的代表先提出了幾點報告,大約包括了:其一,從冰河時期延續(xù)生存到現(xiàn)在,世界最古老的原生茶樹種,除了西雙版納有發(fā)現(xiàn)外,思茅地區(qū)也有紀錄;其二,對于普洱茶的名稱與產地的界定,以及作為一種商標品牌所衍生的法律問題;其三,對于思茅地區(qū)各茶廠如何有效整合、統(tǒng)一宣傳,以促使產品得到最好的銷售;其四,強調思茅地區(qū)的茶品不含化學肥料殘余,符合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認證的標準。這幾位思茅來的朋友,還帶來了數(shù)種產品,其中最亮眼的,自然還是「宮廷普洱」!

接著臺灣地的茶友,也提出了著一些觀點,重點不外圍繞在茶樹樹種生態(tài)演化上的過程,名詞的界定,以及作為一種文化的推廣,所需要對與思考的一些問題。臺灣地區(qū)的茶友,拿出來的茶樣,則是鄧時海教授的「宋聘號七子餅」。
原來兩地對于普洱茶的觀點,以及思考的面向,有如此大的差距。所以或許思茅的朋友,怎么樣也不能明白,如果做一餅茶,要放個二十年才能賣的話,哪有什么經濟效益可言?而臺灣的朋友,大約也不能了解,明明一種剛剛出廠的「白針金蓮」散茶,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商機,值得商人花那么大的代價來投標,甚至說明白一些,買廣告宣傳呢?
我想,這是把普洱茶作為「商業(yè)產品」和「藝術文物」來看待的差異吧!我們應該要理解,云南地區(qū)茶葉的生產,主要是作為一種經濟事業(yè)來看待,他們必須面對產銷、成本、利潤、消費者口味等等問題。作為大陸內地、東南亞、歐美各個消費市場以外的臺灣這個市場,沒有理由要求所有普洱茶的生產,一定要依照臺灣人的品味來走。我們也不得不請云南地區(qū)的朋友留意,臺灣畢竟是重要的普洱茶銷售市場之一,普洱茶熱潮也是在臺灣人手中點燃的,如果忽略了臺灣人的品味,失去了臺灣的市場,對整個普洱茶的發(fā)展來看,將食物可彌補的傷害與損失。
再舉個例子來說吧!如果外出旅游,您會想到什么地方?臺灣人去云南玩,最熱門的地方應該是西雙版納、香格里拉,以及大理、麗江吧!而大陸朋友來到臺灣,似乎也都不忘到阿里山、日月潭,以及臺北故宮。為什么?利用無它,因為這些地方都代表了當?shù)刈匀?、人文最精華的部分。但是,旅游畢竟是一時的,生活還是要過哪!所以當我們奢想用宋汝粉青杯、永樂青花碗享用美食佳肴時,每天也依舊要用一般的瓷碗陶杯過日子;奢想從金沙江順流而下,兩岸猿聲啼不住的同時,也依舊無法不在自家陽臺上養(yǎng)花種草、陶冶性情。
人生是要粗茶淡飯過,還是要當作一場旅程?香港茶商選了宮廷普洱為茶王,臺灣人則將宋聘號七子餅視為寶,孰良孰莠,端看如何去定論了!
微信公眾號:puersir;
茶中網:www.lansen-swimmpool.com
普洱茶知識交流請?zhí)砑觽€人微信號:chanchadashi
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