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秘的茶馬古道
茶之路(1904年, 云南-川藏): 1899-1904年
背夫們的身體幾乎被茶葉完全遮住,仿佛這些茶葉長出了雙腿。的確,茶葉才是這些古道的中心,這是“茶之路”。為了便于運輸,云南茶葉多制得成坨成塊。如當時貢入帝廷的普洱茶,是在昆明將茶復(fù)蒸,趁茶葉回軟時制成大方磚茶、小方磚茶及大七子圓、小五子圓茶,整齊美觀且容易包裝搬運。
在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,滇、藏、川的叢林草莽中,綿延盤旋著一條滇、川經(jīng)西藏通往南亞西亞的神秘古道。古道上溜索連接著湍急的河流,馬蹄印嵌在高山陡巖的石板上,這是商人、探險家和馬幫踏出的路。其路線基本有兩條:一是云南的普洱→大理→麗江→中甸→西藏的察隅→波密→拉薩→日喀則、江孜、亞東、柏林山口,分別到緬甸、尼泊爾、印度;另一條從四川的雅安→康定→西藏昌都→尼泊爾、印度。這是亞洲大陸以茶葉為紐帶的古道網(wǎng)絡(luò),長在千里以上,其中以云南中甸、四川康定、西藏昌都構(gòu)成的三角地帶是茶馬古道網(wǎng)絡(luò)分布最為密集的地方,是各路馬幫交會最為頻繁的地方,來自云南的滇茶和四川的雅茶與西藏的麝香、皮毛,以及來自印度的珠寶首飾香料等等在這一帶互市,早在唐代便形成茶馬互市,宋代于雅安設(shè)置“茶馬互市司”,清代在云南永寧亦設(shè)茶馬司。

當京滇公路未修筑時,這條古道就是交通大路,路上無日不有官商游客往來,人背馬馱的貨物也時時可見,因而每一個宿站都有充足客源,有時甚至幾百人同宿一客站,堪稱繁盛官道。話雖如此,就道路本身而言卻是鳥道羊腸,崎嶇難行,有人甚至認為不亞于“難于上青天”的蜀道。 1899年方蘇雅游歷貴州的安順、貴陽等地,拍攝了沿途的山川河流和各式橋梁,并涉足險峻難行的茶馬古道;
1904年他由昆明經(jīng)楚雄,從元謀沿金沙江而上,進入大小涼山,穿瀘定橋至康定,再至川藏交界處,拍攝了沿途的彝族和藏族,并傳真地記錄了這一古道的重要特征:人背馬馱-茶葉·馬幫!
相關(guān)熱詞:
延伸閱讀:
· 黃山毛峰的傳說10-09
· 蔡襄“龍團”細分明10-09
· 水金龜?shù)膫髡f10-09
· 英國飲茶的由來10-09
· 茶之誕生(下)10-09
微信公眾號:puersir;
茶中網(wǎng):www.lansen-swimmpool.com
普洱茶知識交流請?zhí)砑觽€人微信號:chanchadashi
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(guān)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(guān)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